瞧,娘子可是有福,国公爷打小老身看着长大的,对你这可是上心,也不知道后头单子唱完没。”吴老夫人慈爱地笑道,另一丫鬟忙来搀扶她。
院里单子已唱到碗具、笔架等细致之类,总算是将将要结束。
相比之下,陶家的回礼未免显得太过寒酸,幸而幼娘绣工极好,料子是她亲去买的十两一匹,那鸳鸯枕精巧连吴老夫人都连连夸赞。
又或许是无物可夸的缘故。
聘礼、婚书俱全,这婚事又是订下,陈元卿可不像齐圭那般好摆弄,幼金要再退婚,连官府都用不着去,国公府岂能放过她。
陈元卿已二十七,国公府送来了几个日子给陶家挑选,都是年前的,最早的六月初八,最晚的在十一月,这是铁了心不让幼金在家中过年。
两家定了八月十八日,满打满算也不足四月。
茶汤巷左右掌柜都出来瞧热闹,心道难怪这陶公家把娘子瞒得紧,都未怎么出门,原其中还有这么层缘故。
离陶家不远,有家铺子正是国公府内的,那掌柜特备了礼上门。
陶家父母不晓得他的意思,两家井水不犯河水,几乎从没交集。且这许掌柜,听说雇主来头极大,一向不跟他们这些人来往。
幼金心知肚明,那铺子她住了许久,她让爹娘请人进来喝了会子茶,礼却没有收。
五月初一朝会。
这京师哪家没听闻陈国公要娶妻,且对方还是小门小户娘子的事。
垂拱殿上百官齐齐谒见嘉佑帝,今朝没什么大事,言官奏完后,嘉佑帝忽开口问道:“朕听说陈二要成亲了?”
朝中大臣姓陈的有几个,可能让官家这般称呼的也就陈元卿一人。
陈元卿出列,躬身道了句:“回官家,是。”
嘉佑帝该知道的早听人讲得差不多,这是陈家的家事,只不涉及朝政,他惯来不多过问,笑着道:“你总算是定下,这可是大喜事儿,等大婚那日我让人给你备份礼。”
“谢官家。”陈元卿恭敬道,又站回去。
陈元卿下朝回来,郑或驶着马车在宫门外等他,待要扶他上车:“爷,可是要先回府?”
他却摆摆手,看了眼不远处道:“去茶汤巷买鱼羹。”
郑或看着陈元卿这身公服,没说话。
陈元卿真就只是去给林氏买鱼羹,郑或在途径陶家铺子时仍不免缓了速度,扭头去问他:“爷?”
马车里面的人掀了帘子,看见他那位未来岳丈在铺子里忙活,按着规矩,他该下车请个安才是。
然而那边陶祥已认出了郑或,毕竟陈元卿极少出面,大小事都是郑或帮着处理的。
“郑相公,您今日如何来了?”陶父忙从铺里迎出来道。
郑或有些为难,他摸不清国公爷的意思,若爷根本没有露面的想法,他这不是打爷的脸。
他尚在踟蹰,车内忽传来声:“郑或。”
男人从马车上下来,陶父见过这人两回,一回在永安家中,一回便是他将自己一家子弄到京师来说要娶他家幼娘。
这人此刻身上穿着公服,身姿颀长站在铺前,一看便知道是当官,且这官职还不小。
“国公爷。”陶父拘谨道,把人迎进铺子内。
陈元卿却心想如今不同往日,那妇人将家中人看得紧,以后终究是他泰山,遂温和道:“陶公无需多礼,今日冒昧叨扰本就是谦之的不是。”
这话陶父可不敢接,他提前关了铺子,陶良宝与周氏正在院里忙活,陶母在灶台上,见陶父领了人家来,一家子都有些愣。
还是陶父对陶母道:“去外面铺子上买些吃食,大人中午要留家里吃饭。”
“不用忙,倒是听幼娘讲陶媪鱼做得好,若不介意……”陈元卿道。
他这么说,倒使得原本紧张兮兮的陶家人略放松了些,陶母笑说:“幼娘尽会浑说,不过大人您既喜欢,我这便去买鱼。”
幼娘并不在这,她近来大多时候都在后院缝制婚服,陈元卿既来了,自然是想见一见幼娘,这却有些于理不合,大多数时候小门小户并不在意这,就像当初齐圭,不也约了幼金同去看潮。
可自家女儿本就是高嫁,又跟过他,若此刻再半点不守规矩,岂不是更让人瞧不起。
陈元卿不开口,陶家人只好硬着头皮故作不知,迎他进正堂喝茶。
陶父和陶良宝坐在屋内陪他,周氏领着两个孩子远远避开,怕扰了他们说话,陈元卿端起茶盏喝了口:“幼娘倒也喜这。”
陶家父子俩对看眼,这进门才多会儿,已提了两回幼金的名字。
陶良宝坐不得,寻了个借口出门去,陈元卿仍从容地在那处喝茶,似方才那话只是不经意说起。
“你赶紧去后面问下幼娘,大人过来了该如何办?”陶良宝与周氏道,“让她拿个主意。”
周氏很快回来:“小姑说请大人去后面。”
“这不大妥吧。”陶良宝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