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魏朝三品以上大员其实很少,而且能天天上朝的只有京官,京官中像大理寺卿又经常有事处理,所以即使加上有事的六部郎中、院外郎和督察员御史,每天早朝的文官大约也就是三四十人而已。
民间话本总爱写,皇帝上朝时,文官站一边,武官站一边,文臣武将一样多,天天打擂台,怎么可能呢?
正三品以上的武将,大多是各卫所的指挥使,分布全国各地,每天来站岗的武将只有五军都督府的几名大佬和京师营的一两个代表,偶尔有一两位有事上奏的超品武勋,总的来说,早朝是文官集团的主场,若不涉及军事,武将大多时候都是在围观文人打嘴仗。
当然,林方旭这个六品修撰,兼七品中书舍人显然还没有跟人打嘴仗的机会,早朝天天上,但每天似乎都有处理不完的事,等了快两个时辰,林方旭才等到皇帝陛下的召见。
林方旭进去时,建文帝正歪在龙椅上,揉着额头,等林方旭行了礼后,才疲惫道:“你说朕要这些个人有何用,一点小事吵了几天,到现在都不能给朕定个处理办法!”
没头没尾的,林方旭也不敢胡乱插嘴,只能老实站在那里,建文帝见他这副样子,笑道:“朕还当你是个胆大包天的,怎么当起鹌鹑了?”
林方旭恭敬道:“臣资历尚浅,比不得诸位阁老部堂大胆。”
建文帝感慨道:“是啊,一个个确实很大胆也很有本事,连朕有时候都被他们糊弄啊。”
内阁初建时,只是皇帝的资政机构,不是权力机构,内阁大学士说白了就是皇帝的智囊团,只是后来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到最后不仅有了参政、议政权,还有了决策、行政权,同时还和皇权相互牵制,互相制约。
所以自以为雄才伟略的皇帝大多都会嫌弃内阁拖后腿,耽搁了自己的盛世中兴,内阁大学士又往往觉得皇帝太过好大喜功,并加以劝阻,当然有时候情况也会反过来,但不管怎么说,林方旭始终认为权力过于集中并不是一件好事,有所牵制还是要比没有好很多的。
所以他又装起了鹌鹑,建文帝也并不需要他说什么,只淡淡道:“你可知道,朕为何一直压着你的殿试文章?”
林方旭斟酌道:“下官不知,想必圣上自有安排。”
林方旭说完后,只见建文帝目露沉思,片刻后才道:“确实有些安排,但为时尚早,现在你也不用知道,朕记得,你曾说过,自己读书是为了承先祖之志,到时你可不要忘
了才好。”
林方旭听后面色慎重而坚定道:“不敢,先祖之志,万死也不敢忘。”
建文帝此时才面色微齐,稍稍满意道:“行了,朕这里暂时也没什么事需要你,你去文渊阁看看,今天的票拟好了没?好了便给朕送过来。”
林方旭躬身应诺,准备转身离开时,建文帝又似笑非笑说道:“以前都是孔阁老送过来的,只是他年纪大了,前些时日又说自己眼睛不好使,所以你就替他代劳吧,想来他会感激你的。”
林方旭:“……”,林方旭还能说什么,领导交代的第一个任务怎么也得完成啊。
何为票拟?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学士负责草拟处理意见,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进呈皇帝裁决,称之为票拟。
票拟终究不过是初步意见,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的批朱,所以以往都是由首辅负责送过来,在皇帝批示的前,还能再进一步阐述作出这种建议的原因,更好的说服皇帝。
然而皇帝现在不想听了,让自己的中书舍人直接去取,借此来表示朕对内阁有了很大的不满。
虽然任务很坑人,但大老板发话,马仔必须跑断腿,冲锋陷阵在所不辞,林方旭到达文渊阁大门外时,整了整衣襟,挺直腰背,Jing神抖擞地进去,准备和阁老抢差事。
进去时,几位阁老似乎刚刚争执结束,见到他进来,都有些好奇,管子仲,管阁老先笑着开口道:“这不是新任中书舍人么?到这里来可是圣上有什么吩咐?”
林方旭对着几位阁老行了参拜大礼后,才回道:“圣上命下官来看诸位大人票拟好了没?让下官带过去。”
商谭和孔玠等司值郎刚刚就在众位阁老后面,帮着写票签,贴票签,林方旭进来时也顾不上打招呼,突然听到他说是来取票拟,商谭第一个想的不是赶紧抄完、贴完,而是‘东升自从来京城,一直都在得罪人啊!’
再老争执时脸色也不好,此时只是更黑了而已,只见那刻板严厉的脸上,满是冰霜,语气冰凉道:“那要劳烦林大人等一会儿了,这几个小子怕是还没贴好。”
商谭作为几个小子之一,偷眼看了看站在那里的林方旭一眼,心里哀叹‘东升这一路,风是风光了,但也四处危机啊,不知道姑父后不后悔将小云许给他。’
董钦此时却面带微笑,温和道:“既然要等一会儿,状元郎便坐下等吧,都是同僚,不必如此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