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奈何,只得顾左右而言他:“好丫头,你不累我累了,快回去歇着吧。”
好不容易将鲁大妞劝回去,月牙儿粗略算了一笔账,庖厨原料费、日租金、人工费,一天下来,她大约赚七钱银子。
这样算来,她一个月大约能挣五两银子。比起普通人一个月三两银子的收入还要高上不少。
还不错。
她心里有了数,也做了决定。开张这些日子得控制一下卖出的数量,索性限制一人只能买两份。君不见网红店鲍师傅,就是靠着这一手,刷爆了朋友圈。
她也依葫芦画瓢试试,先看看效果,根据后续情况再调整经营策略。
第二日的时候,小摊子旁的海报上添了一句话:“每人限量买两份,售完即止。”
用的是瘦金体,横竖撇捺犹如竹节一般飘逸不羁。唐可镂见了,赞叹不已,要是他教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字,他的头发还黑着呢!
可等他的注意力从字体回到字义,一张脸顿时丧下来:“萧姑娘,一人只能买两份?”
月牙儿答道:“是啊。”
“能不能多卖我一份,我这一把老骨头,跑出来一次不容易。”唐可镂试图借自己的年龄打同情牌。
“老先生坚朗着呢。”月牙儿轻笑起来:“这里的茶博士说,你常来。”
这双虹楼的茶博士怎么跟长舌妇一样,这样多嘴?唐可镂心里吐槽着,只能买到两份姊妹团子。
他一面往自家私塾走,一面发愁。今天早上为了留肚子吃姊妹团子,他可是连早饭都没用。段翰林那个老小子,今日到乡下祭祖去了,也没法指望他给自己再买一份,这可怎么是好?
思及此,他的表情不禁严肃起来。等他吃完姊妹团子,踏进私塾上课时,仍是沉着一张脸。
书屋北墙正中悬着一副孔子像,分散着摆了六七张长桌,坐着好些十一二岁的弟子。
瞧见先生黑着一张脸,连最调皮的弟子都闭了嘴,老僧入定一般坐的笔直。
今日该讲《大学》,弟子们老老实实翻开书,按照惯例先读十遍。
唐可镂的视线扫过众弟子,忽然灵光一闪,惊觉这群小兔崽子还是能派上些用场的。
正午的日光,被双虹楼的飞檐遮挡住,落得一片Yin凉。
月牙儿将凳儿往前挪了挪,从食盒里拿出午饭分给鲁大妞吃。
用荷叶包裹住的长团,揭开一看,竟然是乌米捏成的团儿,表层还粘着熟芝麻。
乌米,鲁大妞见过,可从来没见过这种吃法。起先月牙儿同她说中午包饭,鲁大妞以为会吃到馒头花卷一类的。本来嘛,旁人家请帮工,能给几个冷的糙米馒头就不错了。但求能不饿肚子,谁在乎口味好不好,外形漂亮不漂亮。可鲁大妞万万没想到,她来帮工,竟然会吃这样新奇的吃食。
“这是什么?”
“乌米粢饭团,很好吃的。”
大概就是把饭捏成长团,便于携带,鲁大妞心想。她将乌米粢饭团横过来拿,张大了嘴咬一口。
乌米里竟然包着半根油条!
油条酥脆,乌米软糯,配之以咸蛋黄和芝麻,竟是如此绝佳的风味!流沙的咸蛋黄渗入乌米内层,口感绵软;香油灼黄的油条虽冷,却仍劲道,入口如酥。
萧姑娘是怎么想到的?把这些常见的食材组合在一起,竟然有如此美味。
鲁大妞狼吞虎咽,将乌米栥饭团吃了个干干净净。
她的一双眼睛微微睁大:“萧姑娘,这么好吃的东西,我们可以做来卖呀!”
“额,”月牙儿才将她的乌米粢饭团外头的荷叶剥开,听了这句话,迟疑的说:“这东西平常吃吃就好啦,做来卖就算了吧。”
“怎么就算了呢?”鲁大妞猛地起身:“我看这什么乌米粢饭团,材料并不复杂呀。”
月牙儿点点头:“材料倒不是什么很难弄的东西。油条是在观前巷李家买的,咸鸭蛋是我自家腌的,前几天看到有卖乌米的,就买了些来。”
“对啊,我们把这个卖出去当早饭,再好不过了嘛!”
月牙儿有些羞涩:“那个……主要是我起不来啊,所以卖早点就算了吧,像咱们现在这样卖卖小吃点心,至多过一个时辰,就能回家休息了,不好吗?”
听起来好有道理,鲁大妞竟无言以对。
正在这时,小摊子来了主顾。鲁大妞既然吃完了午饭,便自觉张罗起来:“买几个?”
“我要两个。”
“我也要两个。”
听起来都是略有些稚嫩的少年音。
月牙儿小小咬了一口乌米粢饭团,抬头望向来客。竟然是六七个小少年,十二三岁的模样,衣衫干净,一看就是读书的少年。
这是私塾放学了,组团出来买吃的?怎么昨天没见到呢。
月牙儿好奇的问:“你们是念书的学生吧,哪家私塾的呀?”
少年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没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