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临吃了苏晚做的粗粮夹菜饼,喝了粥,只觉得全身都比往日更有力气。
见沈临吃完,苏晚道:“你放心出去干活就是,碗筷我来收拾,晾台上有我给你装好的水,你带到地里喝。”
以往都是沈临吃完饭以后自己准备水的,今日苏晚在烧水的时候就已经给沈临备好了。
“谢了。”沈临闷声道,随即又说一句:“中午我在地里,不回来了,不必做我的饭。”
苏晚又是卖惨又是讲道理,还是说服了沈临让她做饭,沈临也应了下来,但是沈临现在说他不吃饭,不是不让她做饭,而是他不吃饭。
苏晚心里明白的很,沈临中午不回来吃饭,是因为早上吃过了,他还真会盘算。
沈临背起箩筐拿起镰刀下地去了。
沈临种了八亩玉米,下地之后,要先将玉米掰玉下来堆在地里,然后一筐一筐的背到谷场。
到了下午快要落山的时候,再把玉米的杆一一砍倒,背到家里的柴房。
其实掰玉米不是最累的,最累的是把玉米一筐一筐的背回院子里面,还有把玉米的杆子背回来。
青石村的各家的谷场都连在一处,每家人都有不大的一片地方,用来晾晒谷子。谷场上有轮着看守谷场的人,所以大家也不用特意担心谁家收来的谷子会丢了。
村民之间各自更不会惦记别人家的谷子了,毕竟这我偷你家的你偷我家的,这不是瞎忙活吗。
谷子是绝对不能偷的,这也是约定俗称的规矩,谁家若是偷了人的谷子被知道了,是没法在继续好好做人了。
玉米需要在谷场晾晒几日,然后用木棒把玉米粒都打下来,然后便能够卖钱了。
穿着打满了补丁的衣裳的沈临一趟一趟将玉米背到谷场。谷场上,各家都在忙活着,不过别的谷场可比沈临家的谷场上热闹多了。
别人家都是一家出动,儿子在地里掰玉米、父亲将玉米一筐一筐背到谷场。
沈临却得自己一个人将玉米掰下来,然后再一个人背到谷场。
沈老二在的时候,和沈临也是这么个分工,沈老二去了之后,这些活,就都成了沈临一个人的。
谷场上的村民看着孤孤单单的沈临,都得唏嘘一阵。
沈老大家的谷场和沈临的谷场离的不远,沈老头和沈婆子都会帮着沈老大干活,沈三也在谷场上,不过沈三也不怎么干活,干上一阵,便四处溜达着和各家的劳力唠嗑。
到了中午的时候,各家的壮年劳动力都集中到了谷场上,秋收时候男人们的午饭都是在谷场上吃的,旁人家的母亲都在家里做好了饭,到了吃饭的点给干活的男人和儿子送到谷场。也便省去了男人们在路上来回往返的时间,有这功夫,还不如在谷场捶一会儿玉米呢。
捶玉米比掰玉米轻松多,搓苞米简直就是在休息。
但是平日里沈临干完了活便还要回去做中午饭,并不是在谷场上吃的。
今日沈临早上已经吃了饭,便不打算吃中午饭了,有这回去吃饭的时间,能留在谷场搓了不少玉米。
前几日沈临都在忙于掰玉米和背玉米,今日沈临不用回去做饭吃饭,倒是能腾出一会儿空当捶玉米。
晌午时候,各家的女眷都往谷场上送来了饭,乡下人的饭,都简单的很,各种炒的或是烩的菜叶,就着或是粗粮窝头或是白面馒头,还有人家吃的是粗粮或者白米饭。
大家都在吃着饭,沈临一个人低着头把玉米粒搓下来。
突然,一个人影来到了沈临面前,沈临不抬头,依然搓着玉米。
“沈临,你这搓玉米呢?”流里流气的调调,是沈三。
沈三那日被沈临拎起来丢在地上,觉得很是丢人,今日,祖父祖母也在这谷场上,沈临是不会把他怎么样的,沈三便想着报复回来。
沈临并不答沈三的话,按照沈临的经验,沈三就像是一块狗皮膏药,沾上了甩都甩不掉,不搭理是最好的办法。
沈三兀自往下说:“你这有空给你自己搓玉米,怎么不过去给我家搓搓玉米呢,我家你大伯都忙成什么样呢你又不是看不见。”
沈临不搭理沈三。
沈三继续往下说:“祖父祖母那么大岁数了,还在谷场上Cao劳着,你瞧瞧祖父的背都驼成沈么样子了,你也不心疼,你也不说过去帮着祖父祖母干点儿活。”
沈老头和沈婆子把她们的大部分地都给了沈老大,自己只留了几亩,都种的是麦子,夏天的时候就已经收割完了,现在沈婆子和沈老头完全是在帮着沈老大干活。
沈老大有三个儿子,前两个都在学堂读着书,没空干农活,不过有着沈老头和沈婆子帮衬,活计倒是也干的过去。
沈老头和沈婆子只帮着沈老大干活却不管沈临没有遭大家议论的原因便是,沈老大家到底供着两个读书人,这寻常人家供一个已经是不容易,沈老大家供着两个,沈老头和沈婆子帮忙,也是自然的。
至于说沈临,沈临干活随沈老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