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知著数着日子,盼着它出版。
在出版之前,各种营销宣传活动,温知著让徐春霞也紧锣密鼓地安排上。
是以,即使书还未出版,前期宣传的到位,也让很多人知道:大印书局将要出版一个重磅图书!
众人皆擦亮眼睛,拭目以待。
毕竟,经过近一年的积淀,又靠着几场考试打下名气,大印书局俨然成了图书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别人一提书籍,就要说“大印书局如何如何”;别人一说科举考试,就要说“大印书局的破卷如何如何”;别人一说老师,就要说“大印书局的赵又、温三怎样怎样”……
总而言之,大印书局已成了上京城家喻户晓的那一家,有书馆的生意日日不断,连带着阅读区也开始发挥作用。
甚至说,因为温知著的特殊身份,带动了整个图书品类的丰富和发展,其他同行虽然倍感压力的同时,也受益于此,对她的感觉颇为复杂。
在这一派欣欣向荣之时,一个消息的出现着实有些不合时宜。
官方可能取消民间刻印。
这个消息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但传得有鼻子有眼,一副“明天就要开始实施”的样子。同行们得到这个消息,人心惶惶,一时间手足无措。
有的有些门路的,开始朝上打听,得到模棱两可的回答,心中更慌。而那些没什么底气的,在消息连着传了三天之后,开始暗戳戳地找下家接盘,省的被殃及。因为弄不好,轻者坐牢流放,重者可能会杀头。
这大家怎能不怕?
这个时候,温知著的特殊身份就显示出来了。
因为她是公主,肯定不会被流放或者杀头,所以之前那些同行对她敬而远之,这下子慌了神,纷纷找她来拿主意。
一时间,温知著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大家当然希望饭碗不会被砸,但相比砸饭碗,眼下似乎保命重要。
当有第一个人来找温知著时,她听人说起这个消息时,还有瞬间的茫然。
“您从哪儿听说的这个消息?”
“您不知道?”那人愕然,“这上京城内里里外外传开了,说是要取消民间刻坊。”
温知著皱着眉头,似不敢相信这个事。
毕竟,她开始做大印书局之前,是得到允许的,朝廷是许可民间刻坊存在的。按道理,不该出尔反尔啊?
她这几日忙着书稿,没怎么关心外面,没想到一下子就出了这等大事。
但是,她不好否认,也不好回应,只好先说道:“我这几日忙,未曾关注消息。我打听一下,也谢谢您来告知。有什么咱们可以及时联系,互通有无。”
“好好好。”那人满口答应。
人公主这样说了,愿意和他们互通有无,自然求之不得。
要打听消息,温知著先派了人去打听上京城传着的各种消息,而后她向温烨霖问起此事。
“霖弟,你知道这个吗?”
温烨霖摇摇头,“没听说啊。”
倒是赵婉仪若有所思,说道:“我父亲下朝回来,好像说了这么一句,听说是有人上书陈情,言及民间刻坊肆意敛财,不顾百姓生存死活。”
温知著沉默了。
如果卫国公下朝回来说这件事,说明这个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但是她和霖弟都没听说,若不是旁人找过来,是不是等到下了决定,他们才会知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温知著多想,总觉得这个消息是避着他们的。
打听消息的人还没回来,这边同行来了一家又一家,还有结伴过来。他们忧心忡忡,面容忧虑,言语间都是请温知著拿主意。
“温老板,您说说这书现在卖的,比以前得便宜一半吧?这怎么能算敛财呢?”
“是啊,就是说啊。这书的利润真比不上以前,这刻版、印刷都需要大笔工钱,这都是成本里的啊!”
“再说,做的人也多了,大家就得想方设法出新品,要不就是降价,这一来二去,看着热热闹闹的,钱也没真赚多少,怎么就被安上敛财的帽子?”
“听说不光是敛财,还有什么传播什么言论,影响百姓思想啥的……”
“这不是匪夷所思吗?咱们就出了些科举书,能改变啥言论,传播啥思想?”
“听说是……那边生意不太好?”
有人暗戳戳指出。
旁边立即有人不耐道:“那边是哪边,你倒是说清楚啊!”
“就那边啊……印经院。”
最后三个字,那人做了个口型,但没吐出声音。在场的人皆是一瞬不瞬盯着他,自然看明白了他的意思。
大家一时沉默不说话了,温知著也敛眉不语。
她都不知道的事,结果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就差在她面前放个鞭炮告知了。
良久,有人试探开口:“温老板,敢问您有办法吗?您要是有什么办法,您说出来,大家伙儿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