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为豪,甚至连皇宫里,也要了几块极品端砚,专门供雍和帝以及几位皇子公主使用。
而改良宣纸的出现,也让整个大齐原本的宣纸作坊商铺纷纷关门停业。毕竟改良宣纸比起传统宣纸而言,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更好,书写流畅,更易储存。从今往后,宣纸不再是豪门大族的专属之物,而是真正地走向了寻常百姓之家。
与此同时,陇右的敬文斋的名声也随之大震。西北部州县的坊间,都在传言,敬文斋有特殊的印书手段,无论你要印的书多么稀有、数量要多少,敬文斋都能很快地给你印出来,而且价格也比很多书肆要便宜不少。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疑惑:“这个交合县,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无论是新改良宣纸还是文人爱不释手的端砚,都是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交合县出来的?”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其实敬文斋名声大振的背后,也有交合县的影子。
交合县在短时间内被世人熟知,这是李文柏所想不到的,也是雍和帝想不到的。
此时的京都,皇宫内。
雍和帝坐在御书房内,御案上摆放着那方极品端砚,和一叠厚厚的新改良宣纸,同时,面前还摆着几个月前交合县监察御史孔正送上来的那封信,以及李文柏自己呈上来的考课。
这份考课,是李文柏自己交上来的。交合的名声实在传得有些太厉害,李文柏干脆自己把这半年的事迹讲清楚,自己坦白,才是最妥当的。
当然,随着这封考课一起送来的,还有端砚作坊最新产的雕有苍龙的极品端砚。
御书房内,国子监祭酒王行之躬身站立在下首。
“王爱卿,你这门生可了不得啊。拿着那叛逆曹严和施五的家产,又是开山又是建作坊的。短短半年间,一个破败的交合县,竟给他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闻名遐迩。就连朕御案上的这端砚,还有这新改良的宣纸,都是他交合县送来的。”
雍和帝似乎心情很不错,说着,又拿起下面的那封孔正送来的信。
“就连交合县的监察御史,都来信夸李文柏爱民如子,是难得的好官啊。”
当初孔正的信刚送上来的时候,雍和帝看了也着实吃了一惊。
在各个乡村建设免费医馆,在县城建设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收容县城内外的孤寡老人、弃婴、孤儿、和乞丐。还免费给县城内外的孩子进书院蒙学识字,强制收容的未成年孤儿、乞丐和弃婴在武馆习武,成年后从军服役……
这一套一套的,不说要花多少银子,光是这想法,就足够让人赞叹此子用心纯良。“不是真正爱民如子的人,是绝对想不出这些的。”雍和帝不禁在心中感叹,对李文柏的印象,一下子高了不少。
雍和帝御案上的几封信,王行之也都看过,见雍和帝如此夸赞李文柏,他这个做师父的,也与有荣焉,但脸上还是很克制。
“是陛下慧眼识人才,冠玉不过是做到了他为臣子、为父母官的本分罢了。”
“哈哈哈。”雍和帝开怀大笑,好一会儿,才挥了挥手,说道:“你呀,就别替你那门生谦虚了。做得好就是做得好,他李文柏,值得朕的夸赞。”
“微臣代文柏,谢过陛下。”王行之赶忙躬身行礼,恭敬致谢。
雍和帝点点头,想起了什么,笑道:“既如此,也该给你这门生,升升官了。要我说,也不必等这一年了。老把他困在一个小县衙里,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人在背地里怪朕亏待了如此良臣。”扬眉含笑,雍和帝说不出的意气风发,短短半年做出这般的政绩,他便给他一个最年轻的刺史!
见雍和帝自嘲,王行之果断选择不插嘴,只是上半身弯得更低了。
第149章 交接
交合县。
时值八月, 虽然已经到了夏末, 但交合的天气依旧酷热难耐。与六七月不同的是, 如今到了夜里, 已经开始刮起微凉的秋风了。
飘香楼, 一间雅间内,陈一志正和李文柏发着牢sao和抱怨。
“冠玉啊,你们县衙如今, 和陇右几大商行都有合作, 端砚作坊、宣纸作坊、印书作坊,各个都是摇钱树。在成日躲在县衙里数钱, 可苦了你陈叔咯。”
陈一志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脸上佯装哀愁。
李文柏一看陈一志这样子, 就知道他在打趣他, 笑了笑,问道:“哦?在交合县,还有什么人能让咱们陈都尉吃苦的?陈叔说出来,若是别人理亏, 小侄一定替您讨回公道。”
陈一志冷哼了一声,脸上却是无奈地笑了起来, “要告诉了你, 你指不定还鸣鸣得意呢。讨回公道?得了吧。”
李文柏见陈一志如此说,心中猜到了个大概,连忙自罚了两杯清茶,又说了几句好听话, 陈一志这才眉开眼笑起来。
“其实也没什么。”陈一志端起酒杯,和李文柏敬了一杯,说道:“主要还是因为你那几个作坊,动静闹得太大了,搞的全天下都知道咱们交合县造出了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