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幽州归附,再腾出手收拾乱局。
见谏言有效,众人都是松了口气,继续奏禀其他事务。又忙碌了一个时辰,方才算告一段落。
众臣告退,梁峰独留下了张宾。如今三省之中,中书省最得天子倚重。张宾这个中书令,也是圣眷在身。不过自潜邸时,张孟孙便是陛下心腹,因此旁人虽然妒羡,却也不敢多言。
偌大垂拱殿中,只剩下君臣二人。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了两下,梁峰突然道:“可探明朝中,有多少人勾连豫州大族了?”
第359章 新朝(2)
似乎早就料到了天子会如此问,张宾从袖中取出奏本, 呈了上去:“名录在此, 还请陛下过目。”
取过略略一翻, 梁峰就皱起了眉头:“户部和吏部也有沾染?”
只见名录上十几个人名,还附有官职简述。大部分算是心中有数, 唯独六部有染,让梁峰心头一沉。六部可是他在并州时搭起的框架,这么快就被掺沙子了?
张宾神色不变:“只有孙、王两位郎中内眷有涉, 无碍大局。”
世家自持身份, 向来不与庶族通婚。然而在天子开科取士, 提拔寒门之后,情况有了微妙变化。哪家新贵发妻病逝, 一转眼就会换上世家女续弦。哪怕身居高位, 寒门也是寒门。谁不想娶个世家女, 自提身份?
道理如此, 但是碰上这种事,还是让梁峰极为火大。他的声音冷了下来:“把名录送去豫州, 让祖士稚便宜行事。这两人要盯牢, 若是碍事, 送去北疆戍边吧!”
豫州可是与晋国交壤的前线, 若是有失, 立刻会危机洛阳。他怎能放任这些贪得无厌的豪族坏事!
张宾轻声道:“陛下已敲山镇虎,不如静待其自乱阵脚。若是骤然动手,怕会打草惊蛇。”
之前在内朝提及豫州之事, 正是想给那些人一个警醒,让他们的手别伸的太长,好歹收拾一下首尾。但是黜落官员,就把战况升级了,可能导致朝中人人自危。士族出身的官吏,不在少数,要慎之又慎。
梁峰哪会不知情况复杂,闭了闭眼,他道:“朕自晓得。让信陵盯紧些,以豫州为重。”
虽然不想让信陵变得像锦衣卫、粘杆处一样恶名昭著,但是身边这些官僚,可信的着实不多。一不小心,就在根基上给你蛀个天大的窟窿。更要命的是那些世家,压根不在乎“卖国”。若是危及自身利益了,不管是匈奴还是东晋,哪怕草原上如虎似狼的鲜卑人,都能拉下脸来暗通款曲。
rou食者鄙,可不是句玩笑话。
偏偏这些人,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力资源。若想真正取代,只能等科举和地方教育推行十数年后了。
不过这些垃圾,也不能就这么咽下。
“御史台再放些人进去吧。各方都要有些,让他们多些事做。”梁峰又道。
自汉时起,御史大夫便位列三公。不过监察权并未独立,只相当于丞相副手。登基之后,配合三省六部的改制,梁峰把御史一职单独提了出来,设御史台。专掌弹劾纠察,直接向天子负责。
任何时代的监察部,最大的用处就是成为统治者的耳目和皮鞭,以防官僚徇私舞弊,蒙蔽圣听。不过立国之初,寥寥几个州郡,尚可一手掌控。御史台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武器,让那些利益有纷争的世家,先自己撕咬一番。这手腕是有点弄权,但是对付世家,不玩点心眼简直是自寻死路。
张宾会意颔首:“门下省可要再增些僚属?”
门下省现在由郗鉴掌管,负责对天子诏书进行复核。而郗鉴是个士族,就算忠心,也是有阶级属性的。若是偏向世家,诏书“封驳”退回中书省的概率就会增大。增加僚属,尤其是位卑的“给事中”,可以平衡两边的势力。
梁峰沉yin片刻,终是摇了摇头:“世家还要安抚一二。”
他不太清楚古代政治机构的演变,但是把三省六部制对比他熟知的那套东西,还是能画出个轮廓。比如替代宰相制的三省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换个说法,就是中书、门下等同于全国人大,尚书省以及其下六部,就是国务院和下属各部委。
政策的制定、执行分开,能有效避免权臣出现。门下省的封驳之权,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皇权。如此一来,把独相变成群相,可不就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了?甭管权力运行是不是真的如此,姿态总是有的,且比西晋的八公制更为诱人。因而世家才会乖乖上钩,登上这条贼船。
政治角力,强权的作用有限,终归还是制衡和妥协。
张宾这一问,其实也是在试探。见天子没有因恼怒失去理智,便笑道:“陛下勿忧。只待奕将军凯旋,朝中自然为之一清。”
这话一点不错。身处乱世,唯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一切。只要幽州能打出个漂亮仗,那些士族就会暂时收起爪牙。
心头一松,梁峰颔首道:“待剿灭幽州贼寇,再开一次恩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