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郎,出家也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出家找个寺庙。他不,他在前妻修行的庵堂外面搭个庐棚子。白天念佛经,晚上念情书。
这家伙是个孤臣,而且颇有几分手段。苏同登基前刚肃清了林家的后戚势力,缺人手。很是舍不得这个人才。可他也知道,让翟之桓出山是不可能了。满京城只要眼不瞎的都看得出,翟之桓对前妻那可是情根深种。
长公主是林太后唯一的女儿。林家倒台,翟之桓是不可能再立在朝堂了。
苏同深谙帝王权衡之术,老爹没法出面了。不还有儿子吗?
要说翟非意这人,聪慧比他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看他小小年纪,一个外男在后宫各种权利交集中游刃有余就知道,这小子比他爹一点儿不差。他爹寒门出身,根骨里还有几分抹不掉的羁绊。这小子可真正是毫无牵挂的一个人。他能无法无天,就能所向披靡。这样的人要是用好了,远比苏同苦心经营出常继文那样一个‘龙图在世’的神话要有用的多。
可这样的人太无所顾忌了,也容易出事。不好拿捏。
程灵慧是不知道,翟非意从扬州离开之所以没到程家庄看儿子,是被苏同给软禁了。对于他苏同也是头疼,杀了,未免遭人诟病。林家已经倒台,朝中人人自危,这个时候再对翟非意下手,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可不杀,就翟非意那无所顾忌,无法无天的性子。一旦有异心,那就是个大麻烦。再说,他也舍不得失去翟之桓这个定海神针。
正在苏同头疼的时候,翟非意去找他了。说他可以给苏同当一辈子忠心不二的狗腿子。别怀疑,他就是这么说的。条件就是让常继文回去和程灵慧团圆,并且给他们两口子一大笔钱。让他们儿子、孙子都衣食无忧。
苏同本来不相信。因为据他所知,翟非意和常继文并没有什么交情。翟非意倒是老实。告诉他自己唯一的儿子在程灵慧那里养着呢。他这个爹做的十分不光彩,没脸去见儿子。只能给他养父母多争取点儿好处,让儿子好过一些。
苏同立刻就想起陆晓晓来。顿时明白他那儿子是怎么回事。
翟之桓护犊子,看翟非意的样子,八成跟他爹一个德行,也是个护犊子的。有了他这儿子,就好像给翟非意这匹野马套上了笼头。那还不是任打任骑?
苏同心里也明白,这一辈子不可能和程灵慧走在一起。他折腾这两口子,就是帝王外表下残存的一点儿任性。相比较翟非意父子俩这种帝国利器,那点儿任性实在不算什么。
于是,他咬了咬牙,跺了跺脚就让常继文回来了。
至于那笔竹杠,其实是翟非意敲下来的卖身钱。苏同给按了个赦建承恩寺的名头,让户部直接拨给常继文,令他回乡督造寺庙。
第171章 、小榻琴心展
但是,翟非意要是以为苏同这么好说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还是太年轻,被老爹保护的太好。后面他就会知道。苏同一辈子就在程灵慧两口子身上吃了亏。其余时候,家国天下,事无巨细就没做过赔本的买卖的。如果他知道了苏同拿他的卖身钱盖寺庙的用意,估计当时就能气吐血了。
别说翟非意不知道,这个时候,常继文和程灵慧同样不知道苏同的心思。
两口子正忙着久别重逢,互诉相思呢。只是,这相思诉的更像常继文单方面的诉苦大会。他把扬州任上三年形容的比唐僧去西天取经还惊险。那六朝金粉之地,在他口中俨然成了刀山火海。听得程灵慧胆颤心惊,即佩服常继文守正本心的坚定,又心疼他在那些巨贾豪绅之间辗转逢迎。
要是知道,很少有人能抗住金钱的诱惑,以至遗忘了做官的初心,变得贪婪邪恶起来。这一点,常继文真的有资格令人敬仰。
但是,在扬州那个地方,遍地豪绅。一个地方官过于清正廉明就会孤高寡绝,被人孤立。那政令也就别想顺利实施。以常继文过去刻板的有些酸腐的性格,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煎迫才能安然做到任满。故而,程灵慧十分心疼他。
程灵慧告诉常继文,常之洲考上了童生。本以为常继文会高兴,谁知他冷哼一声:“有什么好炫耀的?难道我常家的儿郎不吃朝廷的饭还饿死了?”
程灵慧无语,知道他心里始终对苏同有些耿耿。也就不再说这些,转而说些家长里短。不由就说道了常二爷。常继文叹息:“竟是我连累了二哥。”
这话原也不错。江浙的事虽然是苏同属意的,也是苏同Cao刀的。但是,奉命掀开序幕的却是常继文。就算没有三十年前,吕家坞的旧案,他也是要把江浙的官场掀起一道口子的。
原先他是怕程灵慧担心,所以并没有把事情告诉她。现在时过境迁,大局已定,他也没什么顾忌。顺便还能黑一把苏同。
孙兴隆远走,这一辈子都没机会威胁到他了。唯有苏同,想起来就如鲠在喉,偏偏还拿他没办法。也只能私下里怨懑罢了。
程灵慧发现,常继文不管说什么,说着说着最后都能拐到苏同身上。真是,越介意越放不下。要是往日